
六四后一天,《明报》副刊时代版「寂寂燕子楼」还见林燕妮的文章〈故梦重逢〉,读后不禁有点不祥的预感;近半个月来,燕妮谈生死的篇章特别多,想来作者也自觉来日无多。先两日,伊重提清代词人纳兰性德,许为隔世知己;无他,伊人是把爱情放在人生第一位的。
伊人出道很早,不像我们区惠本、王敬羲、崑南、无邪、卢因、蓝子(西西)、黄俊东、以及流星社三子(蔡浩泉、桑白、木石)在《星岛日报》「学生园地」版攻打木人巷,伊人十四岁那年,即以短篇〈奔〉在《香港时报》「浅水湾」版挂牌。〈奔〉的主题是:现代人没有了爱情将怎样?是的,一个价值观念崩溃的世界,爱是失落了。
六十年代初,无邪拿到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,前赴美国深造,我们在中环安乐园惜别,小妮子赫然与Blue Coat同来,闲谈中小妮子突然语我,「P.S.你这个笔名可有甚幺意思?」不知怎的,The Punished Son不谈,却口直心快:「P.S.是我跟爱人通信用的。」小妮子马上接口道:「对不起,我不知道。」这小妮子真有教养,我对自己说。
一别多年,直至我在《明报》主理两版大副刊(编辑部把小说与散文两版为「大副刊」),有一年简而清因事告假一周,找来林燕妮顶档(原来伊人在崑南的《青年周报》执笔多时),查先生(金庸)有点惊艳,由是副刊改版,伊人第一个专栏名就是「懒洋洋的下午」;深受读者欢迎,读者信有如六七暴动,雪片飞来似的。
查先生一向重视副刊,认为副刊乃报纸的灵魂,在社论许为「最具感性的女作家」!依我看,燕妮大学时唸的是遗传学,有时也理性得可以。从伊对人生的态度,爱情的态度,我们可以窥之一二。
伊人回天家了。生有时,死有时(传道书三章二节),安息主怀,也好。
二零一八年六月五日
蓝田 崖楼
一代舞后
蔡炎培
「一代芭蕾舞后,
活在她足尖上的人物里,
逝在她怀抱中的梦想里,
现实把她拉下舞台,
她只好抱着舞鞋,
惯性地做着,
台上善良的公主,
殉情的吉赛儿,
传记上会写:
她曾爱过,
但我知道她没有,
捧着久而不穿的舞鞋,
我了解这一切。」
(编按︰上一节为林燕妮于一九九一年赠予作者的诗作;下两节为作者回应林燕妮之作)
这一切我无须了解。
在二十世纪
最后的年代里
全城人急急恶补一个字:
走!
我仍特别纪念着
爱。
她走了
躺在这里的人
离不开
我最心疼的肉体
给她吻
你的人生会有情
给她孩子
你的世界有母亲
但如果你傻起来要结婚
做为骗子也有骗子的悲惨
骗子骗着自己最美丽
我们的时代已消逝
你们的时代将降临
后记︰
金庸誉为「最具感性的女作家」林燕妮走了,我们是少年朋友,在《明报》一起共事多年。写了一首小诗回「老家」送行,想不到一刻钟后,小桦前来索稿,歎道「迟来一步」。
小小香港,不像外地,可以一稿两登。旧作〈一代舞后〉没发表过,只收在《蓝田日暖》一书里。
燕妮去得及时,死于六四。(编按︰林燕妮实于六月一日离世)个人不习惯看免费报纸,挨晚才在电视知悉。
「推陈出新」,是为念。
缅怀林燕妮小辑:
梁璇筠:〈高潮以后——那些林燕妮教会我的事〉
方太初:〈你还有没有二十年?〉
李默:〈才女为何需要凄凉短命〉


随机推荐